B 树的结构和算法
前面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B 树,现在就开始展开聊一聊这个经典的数据结构。B 树可能会由很多个节点组成,每一个节点可能会保存着 N 个 key 和 N + 1 个指针指向子节点,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:
- 根节点,也就是最顶点的节点,它没有父节点;
- 叶子节点,也就是最底部的节点,它没有子节点;
- 内部节点,也就是中间部分的节点,他们连接起了根节点和叶子节点,一般来说内部节点可能会有好几层。
B 树的每一个节点,是既需要存储 key 也需要存储 value 的,其中这些 key,就是我们搜索时用来比较的键,也就是这些键,将树分为了多颗子树,这些 key,也必须要是有序的,这样我们才能使用二分搜索进行查找。
我们管每个节点最多能放下多少的 key 这个容量,叫做 degree
, 当然前面我们也说过这个也可以叫这颗树的 fanout
,每个节点最多允许要多少个子节点,叫做 order
。而每个节点,或者说每个页,他们的大小和实际上放着多少的 key 的这个比值关系,叫做 occupancy
。
一颗 order
为 m
的 B 树必须要满足下面的几个条件:
- 每一个节点最多可以有
m
个子节点; - 根节点最少要有 2 个子节点,除非它也是叶子节点;
- 内部节点最少要有
m/2
个子节点; - 所有的叶子节点要在同一层,即高度要一致;
- 非叶子节点有
k
个子节点的话那需要有k-1
个 key。
如果是一颗 order
为 7 的 B 树,那么内部节点可以拥有 7/2
到 7
个子节点,因此可以有 3,4,5 或者 6 个 key。而根节点,可以有 1-6 个 key。
我们再看仔细看看之前贴的一张来自维基百科的图:
出于简化,这里只展示了 key 值,不过没关系,意思是差不多的。
- 根节点的第一个 key 是
7
,而第一个指针则指向了包含所有小于7
的 key 的子树; - 第二个指针指向了所有
7
和16
之间的子树; - 第三个指针则指向了所有大于
16
子树; - 子节点的数量(即指针的数量)总是比 key 的数量多一;
- 所有的叶子节点都在第二层同一高度。
一个节点里存放的数据里,指向子节点的指针和 key 交替出现,并且他们满足一个有序的关系。
了解完 B 树大概是个什么结构以后,就可以看看 B 树中是针对查找、插入和删除的算法都是如何工作的。这里强烈建议可以先在这里通过一个可视化的方式查看 B 树和 B+ 树都是如何工作的。
B 树的查找算法还是非常简单的,其实就是从根节点开始,通过比较 key 的值进行二分搜索,找到对应的子树,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。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插入和删除的过程。
当要插入一个值到 B 树中时,需要先通过查找过程首先定位到要插入的正确位置,如果插入后这个节点已经超过了我们规定的大小,需要进行一个分裂操作,或者更准确来说,碰到下面的情况时需要进行分裂:
- 对于叶子节点,假设节点可以放下 N 个键值对,再插入的话已经超过了这个 N;
- 对于内部节点,除了键值对我们还要考虑其中存储的指针数量,假设节点可以放下 N + 1 个指针,超过 N + 1 的话也要进行分裂。
分裂的操作具体是这个样子的:
- 先将超过规定容量的节点分为左右两个节点;
- 将中间的数据提升到父节点;
- 如果父节点也超过了规定的容量,需要将父亲节点也进行分裂;
- 沿着树向上一直进行这个操作,直到都满足要求为止。
以下面的图为例子,其中 11 是新插入的数据,13 是被提升到父节点的数据,对于叶子节点:
对于内部节点:
和插入操作类似,删除操作也可能需要进行重新平衡的操作,不过我们这里先不管,因为对于数据存储来说,为了减少一点代码的复杂度,删除的数据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将其标记为已删除的状态,留下一个 “墓碑” 放在原来的位置,读取的时候跳过,而需要写入的话直接覆盖上去新数据就可以了。
当然,光了解 B 树的结构和算法是不够的,因为我们要实现一个基于磁盘的结构,而磁盘的读取和内存内直接读取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,必须要像前面那样依赖 fs.readSync
这样的接口通过指定文件的偏移量来读取指定大小的数据块,因此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个简单好用的存储格式,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存储的格式。